能源管理軟硬件服務商,性價比之選 計量點滴智慧
科技的發(fā)展在讓老年人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,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思路的改變和創(chuàng)新,讓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發(fā)展的成果,讓新的技術也成為服務老年人群體的工具。
讓儀表“開口說話”,精準幫扶空巢老人
2019年6月,全國首個電力云計算服務獨居老人模塊在浙江杭州拱墅區(qū)上線。通過老人家中安裝的智能電表,不僅能研判獨居老人家中用電是否異常,反饋與正常情況的偏離率,還可以通過神經網絡算法,智能化判斷老人是否在家等情況,讓獨居老人獲得社區(qū)全天候的關注、關愛。
為解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的信息采集和用電異常及時告警等問題,國網金華供電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等單位研發(fā)了“空巢老人幫扶模塊”。通過該模塊精準識別區(qū)域內空巢老人用戶,并將老人當前用電數據與其日常用電習慣進行實時擬合計算,第一時間感應異常狀態(tài)并即時推送消息給社區(qū)服務站,助力開展定向社區(qū)關懷,確認老人狀況,7*24小時不間斷保障老人安全。
12月9日,人民日報官微發(fā)布了一篇《上海:獨居老人水表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》的推文,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據悉,上海長寧區(qū)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,12小時內讀數低于0.01立方米,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,并及時向居委預警。此舉經媒體報道,贏得一片叫好,被網友盛贊為“0.011立方米的關愛”。
除智能水表外,街道還為參與試點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門磁、煙感報警器、紅外監(jiān)測等智能設備,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電話、上門關愛獨居老人的傳統模式,全面輻射轄區(qū)內所有獨居老人的安全監(jiān)測云管理。
智慧養(yǎng)老,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
老齡化是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一個重大問題,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明確提出“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(zhàn)略”,將應對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(zhàn)略的高度,足見其重要性。
2017年,國務院公布的《“十三五”國家老齡事業(yè)發(fā)展和養(yǎng)老體系建設規(guī)劃》中提出,預計到2020年,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.55億人左右,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.8%左右;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,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.18億人左右。
當前,我們的社會正邁入老齡化時代,獨居、空巢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生活方式。如何及時發(fā)現獨居老人面臨的難處,盡可能消除“遺棄感”,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。
長時間以來,科技作為社會進步的象征,始終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緊密掛鉤。但科技不僅無形,而且無情。掃碼支付、指紋認證、人臉識別......信息技術進步在造福青年的同時,反而為學習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設置了重重障礙。
日前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(fā)《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》,對服務性行業(yè)提出“適老化改造”的明確要求,讓廣大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。智能電表、智能水表、智能門磁、智能煙感等物聯網手段雖然只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老年人最基本的養(yǎng)老服務實現,但假以時日,相信各類技術創(chuàng)新能夠更好服務于智慧養(yǎng)老。
當然,對老人的關愛決不能陷入智能技術依賴,提升智能科技使用的同時,決不能放棄傳統的服務模式。再智能的技術也不能代替人,收集再多數據也抵不過幾句上門的當面問候來得溫暖。我國現在有2.5億60歲以上的老人,特別是其中的獨居老人,上門看一看、坐下嘮兩句,老人就知道國家和社會惦記他們、關心他們,不會嫌棄他們、更不會拋棄他們。